中国百科  > 所属分类  >  当代书画名家    书画名家    当代国画家    艺术家   
[0] 评论[0] 编辑

翁振新

翁振新翁振新
翁振新,男,1948年生,福建莆田人,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并留校任教,后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深造。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第九届全国美展评委。当代著名写意人物画家,其作品融写实与象征为一体,显示了雄中寓秀、稳健豪放的新写实风格。作品入选第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及其他国家级展览,曾获全国首届中国画人物画展览银奖(最高奖)等奖项。

人物简介

翁振新 ,1948年出生于福建莆田。1976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并留校任教,197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进修班,师从李震坚、方增先、周沧米、吴山明等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自1987年至2008年先后担任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副主任、艺术学院副院长、美术学院院长。1999年被国家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聘为第九届全国美展评委,2003年被遴选为“当代优秀中国画家”之一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大型晋京展。

翁振新长期潜心于高等美术教育、中国人物画创作与理论研究,是当代著名写意人物画家。他深入研究海峡两岸人文资源与文化生态,切入写意人物画创作,注重反映现实生活和地域特色,融合中西、兼取南北,无论是巨制还是尺幅,无论是主题性的宏大叙事还是唐诗宋词的演绎,都显示了雄中寓秀、稳健豪放的新写实风格,拓展了当代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力,尤以表现惠安女的独特佳构而享誉画坛。他以惠安女为载体,诉说自己对中国劳动女性精神的理解和体悟,同时也融进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他的人物画追求生动、遒劲、骨气,写实和象征浑然一体,或一泻千里、自然洒脱,或情景交融、凝重深远,把海峡两岸的世代沧桑凝铸成一幅幅史诗性的画图,具有独特的闽海意韵。

1997年翁振新表现惠安女的水墨画作品《磐石无语》荣获全国首届中国画人物画展览银奖(最高奖),为福建人物画的复兴,冲出藩篱,争得盛誉,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先后入典国家美术出版工程《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等权威文献。作品入选第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及其他国家级美展,并获得多个奖项。《郑成功》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无声的辉煌》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中国典故选》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嫁给大海的女人》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穿越》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美术作品和论文大量发表于国家级学术刊物,《美术》杂志、《美术观察》杂志、《国画家》杂志等专题介绍翁振新的国画艺术。出版有《翁振新画集》、《当代中国画名家翁振新》、《当代国画名家翁振新优秀作品集》、《当代著名画家技法经典——翁振新写意人物》、《名家讲坛——翁振新讲速写》、《惠女情愫》等专著。

人物履历

1948年4月生于福建莆田

1964.9-1969.4莆田第六中学高中部就读

1969.4-1969.12莆田酒厂等打工

1970.1-1973.8莆田县庄边公社插队劳动

1973.9-1976.7福建师大艺术系美术专业就读

1978.2-1979.7浙江美术学院国画进修班就读

1976.8--福建师大美术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7.1-1999.5福建师大美术系副主任

1994.1-1999.5福建师大艺术学院副院长

2004.3-2008.12福建师大美术学院院长

2008.12--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翁振新翁振新

在翁振新身上有着一种苦行僧的气质——对过份的物质享受的淡漠,对艺术的发自内心的热爱,他具有鲜明的他那一代人经历过生活的磨炼而沉积下来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能够在光怪陆离的都市艺术乱像中始终没有迷失前进的方向,使他能够始终葆有一种旺盛的发自生命深处来自传统又打破传统的创造力。

翁振新出生于被称之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妈祖故乡福建莆田,自幼受到艺术先辈的影响,翁振新对艺术产生了一种挥之不去的“迷恋”。、还是在5岁的时候,年幼的翁振新就每天望眼欲穿地等待上学的哥哥姐姐周末给他带回粉笔。小时候家里穷得买不起笔和纸,翁振新就在家里的地板、墙壁和砖头上涂鸦。翁振新常常信马由缰,也由此练就了他“左右开弓”的本领——他可以轻松自如地左右手都可以画。

进入小学、中学,翁振新成了学校里赫赫有名的小画家,墙报、黑板报上的插图全是他的手笔。翁振新十分难忘的是,他的《南瓜丰收图》被当时的《莆田报》登出来。《南瓜丰收图》画面上是一个天真的孩子沿着梯子爬上了大南瓜,充满了儿童特有的想象力。从中学起他就喜欢速写,特别心仪画家黄胄。文革撕碎了他对未来的憧憬,他来到莆田县庄边公社一个小山村插队落户。尽管条件艰苦,翁振新始终没有放弃画画,每到晚上他都在煤油灯下临摹华三川的连环画《白毛女》等。在与当地村民的接触中,翁振新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最底层农民生活的艰苦和农民在面对困难时的坚强。翁振新深深地感谢那一段知青生活,这段生活也是他的后来自诩为平民艺术的起点,以至于后来他创作的大量现代人物都会散发出这种独有的艺术气息和艺术美学:艰辛中的执著、苦涩中的隐忍、重压下的担当……

进入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是翁振新人生之旅的一个转折点。尽管当年在招生时翁振新也遇到了重重阻挠,但翁振新最终还是被录取。谢投八、杨启舆、谢意佳、高一呼等这些翁振新艺术生命中举足轻重的老师让翁振新感受到艺术迷人的魅力。那时文革仍在进行,他不为混乱嘈杂的外部世界所动,夏天的师大长安山蚊子多得像“轰炸机”,翁振新就躲在蚊帐里画他的画、看他的书,他对艺术的钟情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毕业留校时,有人认为翁振新是五分加绵羊的典型,缺乏反潮流精神,但翁振新最终还是如愿以偿地留在师大美术系任教,他还担任过如今已是著名的美术评论家、画家的范迪安、林容生等人的班主任。

留校一年后,翁振新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班深造。吴山明先生曾撰文写道:“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全国恢复高考后的初年,一批优秀的年轻美术爱好者考入了当年的浙江美术学院,其中有潘公凯、翁振新、方贤道、曾成金、简繁、章锦荣、何业琦等十余位同学分在国画系学习,他们的班主任是周沧米先生,我教过他们写意人物画课,指导他们的还有方增先、李震坚、宋忠元、顾生岳以及童中焘、卢坤峰等诸位先生。

在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非常年代里,这批学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十分珍惜茌大学里学习的机会,对自已有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学习也特别刻苦用功,对知识的探求如饥似渴。虽然他们都来自五湖四海的工矿、基层或农村,有工作经历和生活经验,成家的还有生活负担。但他们在困难中表现得很成熟,能一头扎进学习中,尽最大可能去多获取些知识充实自己,他们在教室里不断地临摹写生,每天最迟熄灯的是他们,图书馆里查阅资料、翻阅中外美术理论书籍的也常常是他们,他们尊敬老师、虚心求教,在学院里形成了一种很浓的学习氛围。 弹指一挥间,三十多年过去了,今天这批学生中很多都成为事业有成的佼佼者、学术的领头人,有的成为艺术院校的领导或著名的画家......”的确,那是翁振新艺术发展的关键阶段。浙江美院一批画家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吸收西方的素描艺术,结合中国花鸟画等传统技法,创造了既重造型又重笔墨技法精到表现的新的中国人物画风格,并在新时期仍然显示出很强的生命力。在浙江美院浓烈的艺术传统精神和学术氛围里,翁振新亲炙诸多名师的谆谆教导,细心揣摩浙派人物画不受具象束缚的意象造型观念,领悟其丰富的笔情墨趣和悠长的诗意韵味,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悟在继承传统中求蜕变,在借鉴外来艺术中图创新的艺术真谛。而诸多名家教授开明的教育思想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也给他以深刻的启迪。

当时的福建现代人物画还比较薄弱,翁振新在对传统精髓如饥似渴地吮吸的同时,苦苦寻求东、西方审美的交叉点,寻找个人性格、气质、艺术内容和艺术风格为一体的最佳结合点,探求写意人物画的新风格。他无数次地深入八闽大地,研究福建的人文生态和地域特色,终于把目光投向惠安女,选择惠安女的生存空间和文化心理状态这一母体进行写意人物画创作。1997年翁振新的写意人物画《磐石无语》在全国首届中国人物展览中技压群雄,与何家英一起获得银奖(最高奖),为福建中国人物画的复兴,冲出藩篱,争得盛誉。在这次展览的理论研讨会上,翁振新作为获奖作者代表做了典型发言,对自己的惠安女审美情结以及惠安女题材创作做了深入的分析。殊不知在好评如潮的背后是他多年不懈的追求和艰辛的付出。从此一发而不可收,《那一湾浅浅的海峡》、《嫁给大海的女人》、《母亲港》、《惠风》、《海峡风》、《穿越》等一大批表现惠安女的作品不断出现在全国美展上。这些以惠安女为载体的力作发掘出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识,表达了磅礴的精神指向,鲜明的个人图式、厚重的时代品格。

多元化已成为当代水墨发展的主要态势,水墨实验、新文人画、写实主义齐头并进,显示出空前的繁荣。翁振新不属于任何派别,也没有将自己纳入什么流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探索,始终保持着思考的纯粹性和创作的纯粹性。他不走捷径,而不走捷径者,必定走的是一条“艺术的苦旅”。

翁振新作品翁振新作品

 艺术成就

主要展览

1989年国画连环画《郑成功》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

1992年国画《郎当红军妹支前》入选“纪念讲话发表50周年全国美展”(中国美协主办)

1993年国画《海寂月无声》入选“首届全国中国画展览”(中国美协主办)

1993国画《龙翔图》入选“第三届全国体育美展”(中国美协等主办)

1994年国画《无声的辉煌》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

1994年国画《兴学丰碑》入选第二届全国教师优秀作品展,并获优秀奖(国家教委主办)

1997年国画《磐石无语》入选“首届全国中国人物画展览”,并获银奖(未设金奖)(中国美协主办),入典《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1997年国画《久远的足音》入选“世界华人书画展”(中国美协等主办)

1999年国画《韦编三绝》入选“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全国美展”(中国美协等主办)

1999年国画《那一湾浅浅的海峡》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

1999年国画插图《中国典故选》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

2000年国画《惠风》入选“2000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获优秀奖(中国美协主办)

2001年国画《又到春天》入选“新时代中国画作品展”,并获优秀奖(中国美协主办)

2001年国画《穿越流年逝水》入选“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展”(中国美协主办)

2003年国画《女人海》等8幅入选“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福建优秀作品展”(全国政协主办)

2004年国画《永远的歌谣》入选“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2004年国画《母亲港》入选“第二届全国中国人物画展览”(中国美协主办)

2004年国画《嫁给大海的女人》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

2007年国画《晚风》入选“纪念黄道周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中国美协主办)

2007年国画《老海》入选“华东六省一市中国画邀请展”(中国美协等主办)

2008年国画《海峡风》入选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画艺委会成立十五周年“2008全国中国画学术邀请展”(中国美协主办)

2009年国画《穿越》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

2009年国画《晨光初抹》应邀参加“2009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特邀)

2010年国画《磐石记忆》参加“锦绣海西——福建当代美术晋京大展”(中国美术馆等主办)

2010年《海韵》参加“魅力海南岛——中国画百家百景作品展”(中国美协等主办)

2010年《望海》参加“翰墨家园——中国画百家邀请展”(中国美协等主办)

2011年国画《一往情深》入选“烛光——全国美协驻会干部作品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1年国画《郎当红军妹支前》入选“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全国美展”(中国美协主办)

2012年1月画家翁振新、王和平、杨东平首次联手在福州绿洲家园的翰墨轩举办国画展,画展将一直持续到1月10日。

据了解,翁振新、王和平、杨东平在全国美术界颇有影响力。翁振新以画惠安女闻名,王和平饮誉花鸟画,杨东平则是全国青绿山水的佼佼者。画展精选了三位画家创作的力作。画展主办方说,希望通过画展,让更多人学会欣赏艺术,促进福建省收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他人评画

在我大学读书的时候,翁振新先生的写意人物画作品就饮誉士林,被争相传模,成了我们当时青年学子习画的典范,我有幸直接受教于他,至今仍受益匪浅。多年来,他精进不懈,始终恪守着艺术家真诚的信念和严肃的人生态度及创作态度,自觉地将写意人物画表现语言的精深、作品精神内涵的丰富博大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对艺术一片虔诚,是一位有思考、有修养和有成就的画家。

中国画发展至今,实遇极大的挑战,但依中国画自身特点而生发的生命力,又是长盛不衰,随着时代的步伐而不断前进的,仔细探索中国画自身的发展规律,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画的不断发展需要中国画的文脉和文气来弥合精神的纷乱。而面对当前纷乱的文化现象,一方面应思考传统艺术的继承与弘扬,但更重要的是应思考如何发展。在貌似繁荣、内隐纷乱、良莠难分的画坛局面中,翁振新先生始终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他执意于自己选定的贴近生活的写实写意人物画,并坚信只要方向对头,而又有切实可行的学术步骤,理想的目标就一定能达到。

综观翁振新先生的作品,基本上可分为两部份:一部份是即兴创作水墨人物画,其表现的内容有现代人物和古典诗意人物;另一部份为主题性创作,选取的题材主要为具有地域特色的闽南惠安女。(天之蓝地之海 文摘)

翁振新作品翁振新作品

艺术特色

翁振新擅长写意人物画。在当代中国画领域,翁振新以表现惠安女的闽海意韵著称。事实上翁振新的创作基本上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主题性创作,选取的题材主要为具有特色的惠安女和闽海渔民。另一部分是即兴创作的水墨人物画,其表现内容为现代人物(包括惠安女)和古典诗意人物。他的写意人物画以“以形写神”为要义,融合中西艺术元素,兼取南北技法之长,熔铸为一家笔法,形成了雄中寓秀、稳健豪放的艺术品格。他的人物画追求生动、遒劲、骨气,写实与象征浑然一体,或一泻千里,自然洒脱,或情景交融,凝重深远,在深刻理解和反映物象的同时,也融进画家的情感和体验。

在主题性人物创作上,翁振新主要以闽南惠安女为表现题材,并深人生活,升华思想感受,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很强艺术震撼力和明显个人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他无意于陈述故事,不耽于渲染风情,不图解概念和主题,而是以这些具有强烈民俗特色的闽南女为载体,表达自己对生活、对历史、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和对母性的赞颂,将西方构成形式的观念与中国画水墨写意人物画技法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具有中国古典绘画和西方古典绘画典雅、庄重的理想境界,呈现出雄壮秀美之感,有着隽永的美学品味,耐人咀嚼。翁振新深受传统水墨画和浙派人物画的影响,有着深厚的水墨素养,而在主题性创作中,他在保留笔墨意韵的基础上,借鉴山水画的技法,多遍皴擦,在平面构成的对比中追求画面的景深和层次,又注重画面形象外形线的处理,既统一又丰富多彩,从而带动人物造型的深化和人物形象的丰富性,体现出水墨趣味的神韵,让传统与现代血脉相连。

翁振新经过多年的苦苦寻觅,选择了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他笔下的惠安女不是扭曲的惠安女形象,也不是毫无生活意味的静物化或痴呆状的惠安女形象,而是现实生活中鲜活的丰富多彩的惠安女形象,既真实可信,又不是照片的照搬,而是在可视的画图后面蕴含意味和心性,在写实中寓含象征。从他的作品不难看出他尽量捕捉生活的原生态,从一些熟视无睹的真实里发掘出闪光点,表现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多样性,有时还对客观对象进行精微描写,映照出背后的精神意向。

翁振新擅长速写,有着娴熟的造型能力和高超的笔墨功夫。在即兴创作这方面。他胸有成竹又意在笔后,放笔直取,一气呵成,运用书写性的线条与笔触,随机自如挥洒笔墨,虚实相济,画面解衣盘礴,气机流畅,笔笔取神而溢乎笔外,笔笔用意而发乎笔先,笔墨相生相让,给人以极大的畅感,画面生气扑面,富有笔情墨趣和神韵。他很注重中国画的美学特点及笔墨无穷尽的潜力和色彩魅力,突出了情趣与诗意的表现,通过内美精神与外部形式格局的变化,转换情调和丰富语汇,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人性,以鲜活的造型和色彩赋予画面以新的勃勃生机。如果说主题性创作体现出他的造型与人生观照的话,即兴创作则更多的体现出他的笔墨修养和性情趣味。

邵大箴:翁振新的人物画创作融汇中西手法,造型结实而又自然洒脱,在优美的语言中有宏大的气势和强烈的表现力。他的绘画路子宽,写实、象征、抽象,“大品”、小品,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均得心应手。说明他善于从传统和现代艺术中撷取养料,善于从中西艺术中广览博取,善于从各种艺术门类和样式中接受启发。总之,他善于融会贯通古今中外的艺术创造成果,为我所用,努力铸造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的画有诗情,有画境,有形象感染力,有精神内涵。他注重艺术创造的内美即气质美。他的作品有较高的美学品味,是耐人咀嚼的,没有丝毫的飘浮和媚俗,在当今画坛这是很难得的。

贾德江:翁振新是当代著名的写意人物画家,写意小品是他主题创作之外的休闲之笔,他更擅长的是对“刚柔相济”的惠安女的描绘。他以浓笔沉墨对惠安女投射以凝重的文化观照和苦涩的人生思考,诉说自己对惠安女独特性格和心态的理解和感悟。颂扬她们柔弱的身躯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所显示的坚如磐石的崇高精神。

在他的一系列表现惠安女的作品中,他没有停留在对惠安女美丽身姿和迷人饰品的一般性猎奇和赞美的表层上,而是立足于走近惠安女,了解惠安女,读懂惠安女,去发现在惠安女风情万种的美学品格后面潜藏着的一种更深刻、更深沉的东西。为此,他选择了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手法,灌注自己的全部情感,强调“骨线”的表现性,在勾勒与皴擦中融入西方的绘画语言,强化惠安女坚韧、顽强、奉献、抗争的悲剧美,试图以惠安女为载体,表达自己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憧憬和同情。

在他的作品中,强调大的纪念碑式的团块结构,而有意识地过滤了具体的情节描写,强调赋予生活化的形象以真实的人性,表现为作品有一种经过推敲、琢磨的严肃感,理性的因素支持着感性的表现,以笔墨浑然交织成丰富的形象内涵。这种严肃和复杂意绪,拓展了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力,为水墨艺术留下了一份时代的备忘录,

在西方艺术的现代进程中,关于人的描绘总体上是趋于弱化,对具体的现实人物的塑造也趋于减少,而中国艺术家,仍然对“人”的存在和“人”本身报以极大的关注,不能不认为这是中国艺术十分重要的当代特征。当今世界的丰富性和画家个性的丰富性,正在人物形象的丰富性之中。中国的写实主义绘画有广泛的可能性,更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也是翁振新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曹玉林:翁振新的作品多以表现闽南地区的风土人情为主,有着较强的地域色彩和时代特征,这其中又尤以表现惠安女的作品最为出色,也最具学术价值和艺术品格。他所创作的《磐石无语》、《那一湾浅浅的海峡》、《嫁给大海的女人》、《无声的辉煌》等作品曾在各种国家级的大型展事创出佳绩,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我们知道,表现闽南地区风土人情,尤其是表现惠安女的人物画作品并非翁振新一人独擅,除了翁振新之外,有不少其他画家也深谙此道,而翁振新何以能够在此类画家中独树高标,堪称翘楚呢?关于这一点,笔者以为主要得益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第一,虽然同样是描绘惠安女,但翁振新不是象一般画家那样仅仅满足于外在的或曰浅层次风情、形象,而是着力挖掘惠安女的内在的或曰深层次的精神、品格,描绘惠安女那美丽、坚毅然而却又不乏抗争精神,充满悲剧意味的活的灵魂。

……有不少画家都爱选择惠安女来作为自己的描绘对象。然而,他们大多仅仅着眼或满足于惠安女的外在形象的描绘,很少能深入到惠安女的内心,或多或少地与惠安女的精神世界有所隔膜。所以在他们的笔下大多只有惠安女的“情节”和“故事”,很少有惠安女的“情绪”和“心事”。这样的作品即使画得再好,也难免轻飘、直露、浮浅和媚俗,无法具有洞穿生活表层,直抵现实内核的深刻思考和人格力量,更无法使欣赏者产生心灵上的震撼,得到情感上的升华。而翁振新笔下的惠安女却不同于此……翁振新由于在作品中表现出了惠安女的充满了历史沧桑感的“悲剧美”,不仅着眼于外在的形态,而且更多和更深入地着眼于内在的精神,故而不仅悦目,而且十分耐读,具有丰富的精神含量,能够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使人得到情感上的升华,所以翁振新作品中的美,是一种深层次的美,或曰是一种形态与精神兼而有之,“情节”与“情绪”相互映发,且后者远远超越了前者的大美。不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翁振新作品中的精神之美,并非是所谓的“高台教化”,并非是浮浅地表现所谓的“主流意识形态”,演绎概念,服务于政治功利,而是以个人的真情实感直面现实中的真实人生,通过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价值发现,以绘画的形式,体现出一种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或曰生活在特殊环境之中的惠安女的深切同情和人文关怀,表现出对人类苦难和光明的诗意咏叹。从某种意义上说,翁振新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在大量同类题材中不同凡响,独标一格,获得巨大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即在于此。

第二、虽然同样是描绘惠安女,但翁振新不是象一般画家那样仅仅满足于展示自己的形而下之“艺”,而是既展示自己的形而下之“艺”,更致力于自己的形而上之“思”,出色地实现了创作实绩与理论思考齐头并进。因此,翁振新笔下的惠安女较之其他一些画家笔下的惠安女,更富于学术性、探索性和艺术自觉追求。

翁振新作品翁振新作品

……翁振新长期从事高校的美术教育,由于工作的性质和需要,翁振新对于理论的兴趣十分浓厚,不但稔熟中国传统的画史、画论和西方的各种艺术思潮、艺术观点,而且尤其善于对创作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在翁振新所撰写的《放情人生》、《挥之不去的惠安女审美情结》、《借题发挥》、《关于写意人物画即兴创作的思考》等文章中,包含着大量的真知灼见,不论学术的含量、思考的深度、见解的独到和立论的精辟,都不在一般专业美术理论家的水准之下。翁振新的这种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其最大的好处或曰最直接的结果,便是在创作中有一种艺术上的自觉追求,不是象一般画家那样单纯地为画而画,而是有意识地“把惠安女作为载体,试图表现一种隐喻性、象征性、寓意性”,“借助惠安女作为吐露心灵的渠道,发掘出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识”(《放情人生》)。为了达此目的,翁振新成功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风格,体现出了一种鲜明的个性。这种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是苦涩而不甜腻,凝重而不浮滑,大气而不琐屑,质实而不雕凿,亦刚亦柔,亦润亦苍,亦真亦幻,亦实亦虚,既筑基于惠安女那风情万种的原生态,又挖掘出原生态背后那令人感慨系之的闪光点,使得其笔下的惠安女与大量一般性的平庸之作拉开了距离,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学术层面。不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翁振新的作品虽然较为理性,但却同样不乏感性;虽然较多艺术上的自觉追求,但却同样不乏艺术上的自由精神;虽然苦心孤诣,惨淡经营,但却又是“即兴创作,放笔直取”。这是因为翁振新能够将理论上的认识浑化无迹地融入到自己的精神之中,使之成为一种奇妙的潜意识,达到了理性观念与感性直觉二者既各不相妨,又互为表里,相互映发的理想境界,而这,对于一般画家而言,显然是很难做到的……

林公翔:首先,翁振新的惠安女题材作品具有磅礴的精神指向。与其他惠安女题材作品不同,在翁振新的笔下,惠安女被赋予了特殊的力量。这是一种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精神构成,狂风吹不倒、大浪压不垮;这是从“内部升起”的精神力量,是可以直抵人心的力度的力量。在翁振新的笔下,惠安女的精神特质被深刻地强调,这就是,惠安女是一个特殊的群落,这是一群悲伤与期待交错的群落,这是一群希望与绝望纠缠的群落,这样的一个群落,怎不叫我们浮想联翩?无论是《磐石记忆》《磐石无语》《嫁给大海的女人》《无声的辉煌》,还是《海寂月无声》《那一湾浅浅的海峡》《穿越》《海峡风》等,在翁振新的笔下,惠安女的生活的沉重感和灵魂的忍耐感,命运的被动感与生存的主动感错综复杂地交融在一起,惠安女被赋予了特殊的心跳和呼吸,生命的真相被徐徐开启,命运的担当被重新定义。……

其次,翁振新的惠安女题材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图式。……在惠安女身上集中体现了刚柔相济的品格特征和美学意义。为了突显惠安女身上的这种品格特征和美学意义,也为了表达自己个人对惠安女的独特理解,翁振新对画面构成作了高度提炼。翁振新的惠安女题材作品摒除了程式化的简单构图,而大多采用饱满的满构图的形式,从而使画面前后呼应,开合转承,挑战传统审美陈规,挖掘和表达个人的感受。例如《五色石》,画面既厚重又博大,相向的穿越充满了有力度的动感,线条的张力被放大,细节的处理精到而细致,从而把惠安女的内在精神品格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例如《磐石无语》,没有那种虚虚实实的云遮雾绕,没有过度的夸张,而是采用丰碑式的仰角构图,通过宏大叙事的图式,通过凝重的笔墨,表达对惠安女命运的关照。画面看似和谐的均衡里却让人感受到某种潜在的不稳定性,看似不稳定的失衡感中又让人感受到纹丝不动的稳定感。再如《惠风和畅》,画面大处气势恢宏,小处细腻雕琢,见微知著,人物着墨有重有轻,有虚有实,凸显了翁振新驾驭画面的高超的能力。我以为,翁振新的惠安女题材作品之所以具有艺术感染力,正是来自他的鲜明的个人图式和沉厚的笔墨语言,来自他对惠安女的形象所作出的属于自己的解读。

第三,翁振新的惠安女题材作品具有厚重的的时代品格。时代品格并不是指将艺术创作或艺术作品导入现实干预之中,成为一种社会批判力量,而是指艺术创作或艺术作品能反映时代心声,成为感动无数心灵的林中响箭。翁振新的惠安女题材作品的时代品格体现在,他的作品总是饱含着厚重的笔墨,显示了他对绘画语言的不间断的探索。这种探索顺应了时代潮流,既是对传统的有意识的链接,也是对当代的有价值的创造。从根本意义上说,艺术是一种语言,尽管有时候创作观念比语言更重要,但如果观念落实不到语言的载体上,一切都是空的。在翁振新的作品中,似乎看不到那种奔腾的激情、疯狂的想象,更多的是含蓄的内敛与严谨的稳重,但这并不代表翁振新的作品没有激情,恰恰相反,在翁振新的作品中,处处流露出的是时代的激情。《一往情深》中惠安女张望的表情,《五色石》中惠安女俯视的诗情,《磐石无语》中惠安女凝视的神情,《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中惠安女眺望的抒情,都是不可替代性的。从严格的意义而言,翁振新关心的是惠安女形象的悲剧性,而这种悲剧性在翁振新看来却具有某种诗意的特质。与画面的灰色精神的诗意相对照,翁振新的技巧和语言在时代性的把握上实现了一种精神表现力的自由转换……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易洪斌    下一篇 周韶华

参考资料

[1].  中国文化报道   http://www.zgwhbd.com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